1934年,国民党少将救下了九万红军战士,建国后,伟人亲自下令,一定要找到这位英雄! 主要信源:(羊城晚报——莫雄:党外志士助革命,隐秘壮举救红军) 莫雄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陌生,但在共产党生死存亡的1934年,正是这位国民党少将挺身而出改变了历史。 他的故事要从广东一个苦孩子说起。 1891年莫雄生在岭南乡下,父母早亡让他从小吃尽苦头。 正是这种苦难经历让他早早懂得百姓疾苦。 少年时为求活路当过学徒做过苦工,直到十六岁遇见孙中山先生的人生指点。 当听到同盟会推翻腐朽朝廷的主张时,他毫不犹豫地剪了辫子参军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 在同盟会队伍里莫雄渐渐崭露头角。 1911年黄花岗起义,他跟着黄兴冲锋陷阵,冒着清兵的枪炮运送弹药。 讨伐袁世凯时又带着小队奇袭敌营。 虽然没进过正规军校,靠着实战磨炼出的胆识,二十三岁就当上了营长。 1922年陈炯明围攻广州总统府的关键时刻,他带着两百多人突破封锁救出孙中山,为此左臂中弹落下终身伤疤。 更传奇的是在广西剿匪时顺带解救了被山匪围困的蒋介石,自此与蒋氏结下渊源。 老蒋掌权后逐渐暴露了独裁野心。 1926年中山舰事件中,老蒋排除异己的手段让莫雄彻底心寒。 他亲眼看着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突然被捕,听着“宁可错杀三千”的指令,整夜蹲在珠江码头抽烟。 正是这个秋天,他在秘密联络点遇见地下党员李克农。 两人常约在广州西关茶楼假意喝茶,实则讨论国家前途。 共产主义的救国理念深深触动了莫雄,他私下表示:“孙先生的三民主义,说到底还是要让老百姓吃饱饭。” 1934年9月庐山枯岭的军事会议改变了莫雄的命运。 作为江西赣北保安司令列席会议时,他亲耳听到老蒋部署“铁桶计划”。 调集150万大军构筑三十道封锁线,准备在瑞金周边形成直径150公里的包围圈,计划在10月12日发动总攻。 当天深夜莫雄捏着会议记录的手不停发抖。 这份标注着碉堡坐标、兵力部署的绝密文件,关系着八万六千红军将士的存亡。 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,莫雄在公馆地下室把文件抄成四份密电码。 最机密的部分用中药药方做掩护:“川贝三钱急需,十日前至汀州配齐”。 他选中交通员项与年执行任务。 这位以药店掌柜身份潜伏的老党员,把情报藏在特制竹伞柄里。 为突破层层关卡,项与年用石块敲掉四颗门牙,抹着脓血扮作烂疮乞丐,跋涉六天六夜将情报送到周恩来手中。 中央红军因此在10月10日提前突围,老蒋的铁桶最终只围住个空城。 红军转移后莫雄的处境更危险。 他故意误导国民党追兵,将搜剿方向引向错误路线。 在封江毁船命令下达时暗中保留渡船。 甚至派人把二十箱西药和六百担粮食藏在山洞留给游击队。 1935年4月他在南昌街头突遭逮捕,审讯室里特务举着烧红的烙铁逼问:“那封情报字迹,看着像司令官的手笔?” 莫雄冷笑回应:“蒋委员长亲自指挥的计划,莫非你怀疑他身边有鬼?” 侥幸脱身后他继续周旋于虎狼之窝。 1938年升任广东二十三区游击司令时,把三千条枪悄悄转交给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。 1947年任韶关行政督察专员,竟在眼皮底下放走八百名被抓的进步学生。 老蒋终于不再顾念救命之恩,在1949年5月下达密杀令。 莫雄连夜乘渔船逃到香港时,行李只有两件打补丁的长衫。 新中国成立第七天,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召开特别会议。 指着墙上的长征路线图感慨:“没有莫将军的情报,红军或许就葬送在江西了。” 叶剑英当即领命:“请主席放心,我亲自带人去找!” 第一次寻访失败后才知,改名“莫子明”的将军正住在香港深水埗的板间房里,靠着糊纸盒维生。 1950年3月的广州码头,六旬老人踏上久违的故土。 省政府专车接他到爱群大厦时,工作人员发现这个“纸盒工人”的衬衫袖口都磨出了毛边。 叶剑英代表中央宣布任命:“莫雄同志担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,参与华南剿匪工作。” 当被问及想要什么待遇时,老人只是摆手:“给我张书桌,让我继续为国家做事就行。” 此后二十五年他始终住在广州东山的小楼里,默默整理国共合作史料。 1980年病逝前在遗嘱里特别交代:“把我积蓄的一万四千元,替家乡修座小学。” 如今在莫雄故居的陈列馆里,还保存着1934年那份改变历史的情报抄件,泛黄的纸页上汗渍与指痕依旧清晰可辨。 对此您怎么看?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